一些空有名头的设计师都要优秀。
柳师傅惊为天人,找出早就压箱底的专业书,把从老师那里得到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别光。别光开始系统、正确地学习珠宝设计,柳师傅也拿起来自己丢弃已久的设计工具。
两人的师生情谊保持了六年,从初中延续到了高中。
别光高三那年,全国首届设计大赛开启,别光在家里人的鼓动下报名,柳师傅却气急败坏地拦下。
“你太年轻了,你还需要沉淀,需要学习。你如果去了,可能会成为所有人的靶子。”
“你以为你能力已经足够了吗?不,你眼界太短了,你只是咱们村,咱们镇的大明星,可你去了外面呢?”
“珠宝设计这一行最忌讳的就是眼高手低,你的心思已经不再踏踏实实地做设计上了。”
“……”
柳师傅的苦口婆心里夹杂着恼火的情绪,咄咄逼人又直接的言辞让青春期易叛逆的别光当即撕破脸皮。
别光执意要去,柳师傅执意不许她去。
师徒两人吵了个昏天黑地,最后脾气暴躁的柳师傅一句:“你走吧,以后别喊我老师了!”斩断了两人六年的师徒情谊。
后来,事实证明,柳师傅说的是对的。
参赛选手里面,只有别光出身平凡、背景稀薄。不自觉地,她成为了其他人的谈资。
就算比赛中她表现出强劲的实力后,饱含嫉妒的其他人依旧将她视作攻击目标。
更何况,当时有名望的何军毫不留情地批评、否定她,她却只能鹌鹑似的继续乖乖喊:“评委老师。”
参加比赛的那段时间,是别光感觉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她十分想念柳师傅。柳师傅的品德,才真的配称得上“老师”,而不是像比赛里那样,随便一位年长的同行就能称“老师”。
幸好别光扛过去了,顺利走进决赛,走上珠宝设计这条路,“天才设计师”的名号因比赛一炮打响。
赛后,记者采访别光,问她有没有受过老师指点?
别光想起了柳师傅说的绝情的话。
她能听出,柳师傅那是说气话。
但面对镜头,年少的张扬与气性使她梗着脖子,做出不输的劲头,真的说了一句:“没有。”
可想而知,这一幕播出之后,看了采访的柳师傅该有多么伤心。
柳师傅受了强烈的打击,他辞掉工作,把专业课本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