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虽如此,实际操作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李恪细细一琢磨,又觉得有点不对劲。
“就算召集全天下的大儒,也不见得能把那些人顺顺当当的送进官场吧?”
李承乾冲着那份用火漆封起了小册子扬了扬下巴。
李恪赶紧拿出小刀子把火漆打开,细细的研读起柳叶亲笔撰写的小册子。
内容并不算太多,总共只有七八页罢了。
可是李恪却看了很长的时间!
权万纪驾不住心中的好奇,凑到近处也看了几眼,顿时勃然大怒!
“有辱斯文,简直是有辱斯文!”
“这种八股文的形式固然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也能够让考官们心生满意,但长此以往简直是毁坏那些学子的前途!”
“以后所有的科举考试都变成了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就失去了科举考试本身的意义,对于天下而言也有绝大的坏处!”
权万纪的学问自然毋庸置疑,他只需要看一眼就能明白柳叶的意思。
那本小册子,就是原原本本的八股文指导书!
所谓的八股文,其实是一种制式的文体,也就是到了明清时期,一直在用的八股取士。
从根本上来讲,只要掌握了这八种文体,就能够得到考官的喜爱,因为在官场上最喜欢的就是这种中规中矩的模式。
上来就石破天惊,哪怕文采再出众,也没人能看得上。
文章如人,太过于锋芒毕露,必定会干出不少出格的事情,哪怕他再优秀,朝廷都不会多看一眼。
官场上最喜欢的,是那种既有本事又中规中矩的人。
说白了,八股文就是把所有的策论文章,全都局限在四书五经的范围之内。
随着范围的减少,难度也变得相当低,只不过考验的学问变得更深了。
原本写文章应该囊括万物,涉猎的书籍越多,所写的内容自然也就越丰富。
翻来覆去写的都是四书五经,把世间的一切,都归咎于四书五经之中的道理,就是八股文的精髓。
当然,放到后世,用八股文的方式来撰写文章,纯粹是侮辱了中原王朝上千年的文化精华,但是放在这年头,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看过八股文,就会发现这种文体漂亮到了极点,简直是一种完美无缺的策论文章形式。
唯一的难点,只是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