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垄上烟火(种田)

首页

5. 第 5 章(3/5)

人见一面属实不易,谁家里都是一摊子事,一年能见两三次面都难得,那些嫁得远的几年才能见一次。故而显得每次相逢异常珍惜,离别时就格外难受,下一次碰面也物是人非了。

    帮工的邻居擦干净桌椅板凳,谁家的是什么样都心里有数。何家的桌子掉了块漆一直没补,张家的条凳腿上点了墨作记号,依次送还各家。

    作为辛劳一天的补偿,女人们分食了看相略好些的大菜,这家端一碗肉丸,那家拿一盘卤肉,余下扒拉得稀烂的饭菜倒了一桶正好喂猪。

    沾了油污的锅碗瓢盆清洗干净,女人们手脚麻利分工明确,按照自家碗里的花朵记号或姓氏,分门别类跟菜放在一旁。熄了灶火,晾干抹布,清扫灰尘,整座宅子恢复如初,至于菜板上多出来的葱姜蒜就需要主家第二天细细收拾了。

    端上自家的盆碗,高声讨论着今天的热闹,相携走出大门,分开往两头而去。主家在后头连声道谢,走远的人挥挥手笑得更欢快了。

    丛孝也过来跟岳父岳母辞行,杨氏挽留:“眼看着天就要黑了,过一夜再走吧!”

    丛孝推迟:“几步路就到了,我一个大男人也不怕。春耕快到了,家里农具要拿出来修整,田里也要照看,让杏娘陪娘说说话。”

    李老爷子挥手,让他自去。

    离了两个老人的眼,丛孝拉了媳妇的手嘱咐。无非是些别太劳累、看好孩子、明天早点回家之类的话,片刻后转身大步往家赶。

    杏娘站在原地目送他走远,男人的背影在夕阳的光晕中伟岸、挺拔。直到丈夫的身影细成一条竖线,杏娘才转身往老宅走。

    李家老宅也是堂屋加东西厢房的布置,老两口住东间,西间是杏娘未出嫁时的闺房。

    等到她嫁了人,老两口也没安排小辈住进来,孙儿孙女都不行,专门留给杏娘回娘家时居住。这在整个白水湾都是独一份,由此可见杏娘在老李家的地位。

    “这可真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啊!”杏娘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感慨今天人多。

    杨氏淡然一笑,“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