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历史,我打造十大帝王金榜》全本免费阅读 []
而和珅正是满足了乾隆的这种需求。
总的来说,和珅是一个对金钱有着敏锐嗅觉的人。
他以契约精神和精确计算为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开辟财源以满足乾隆的需求。
他的经营天才和对金钱的热爱使他成为了乾隆的得力助手和财富源泉。
然而,他的成功也离不开乾隆晚年的特殊心理需求。
正是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和珅在乾隆朝中地位稳固、富甲一方。
在乾隆统治后期,和珅爬的有多高,后来就跌的有多重。
这其中,与乾隆晚年的两个极为突出的矛盾问题密切相关。
乾隆在位期间,一直秉持着独揽大权**信条。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乾隆的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对于繁琐的政务处理起来愈发吃力。
这就引发了第一个矛盾问题。
此外,乾隆面临着的第二个矛盾,则是不断滋长的物质需求与不断增加的百姓肩上的负担之间的冲突。
面对这两个矛盾,议罪银的制度应运而生。
这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完全由和珅运作出来的产物。
议罪银制度最初源自对官员俸禄的扣除,作为对那些犯了轻微错误官员的惩罚手段。
然而,随着乾隆中期施政日益严格,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他也觉得,那些议罪银数额太小,根本起不到任何警示的作用。
因此决定在原有基础上加重处罚力度,议罪银的数额高则万两白银,自此以后正式改为“议罪银”。
乾隆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那些犯错的官员肉痛一下,以示警戒。
然而,和珅参与进来后,却从中发现了新的妙处。
他巧妙地绕开了吏部和户部等原有机构,将议罪银制度化,并将罚银直接纳入到了乾隆私人的口袋。
既然是给皇帝的银两那数量自然也是不好做记录,为皇帝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同时也变成了一笔糊涂账。
乾隆看着自己的口袋一天比一天的丰盈,竟然鬼使神差的答应了和珅的要求。
并将罚银的惩罚范围更进一步的扩大化,大错误惩罚也就罢了,可偏偏连奏折当中的错别字,也要被惩罚。
而这也似乎变成了一条直接给乾隆送礼的最佳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