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成化十四年

首页

第44章(6/11)

老的地方,去了那里,还能指望有回京的一天?”

    永乐天子迁都北京,把朝廷班子也搬到了北京,但是南京依旧还留着一整套六部,当作陪都,但问题是,从此以后南京就没有任何财政权或七品以上官吏任命权,都是摆着好看的花架子。

    所以一般被打发到南京去的官员,要么年高德劭,皇帝舍不得让他退休,又不好让他过于劳累,就让人家去南京养老,要么就是像丘老先生这样,得罪了皇帝,去那里喂蚊子。

    反正就是领薪水不干活,也没权力,坐着冷衙门,就当你提前内退了。

    去了那里就等于可以跟自己的政治生命说拜拜了,能够被皇帝重新起用的几率微乎其微。

    要不潘宾怎么会急吼吼地跑过来找唐泛呢。

    唐泛却有些心虚。

    这事说到底,还是他鼓励汪直去向皇帝提议的,就算不是“罪魁祸首”也是“帮凶”,谁知道到头来却把自家老师给坑了。

    “要不你去劝劝老师,让他重新上一封奏折,给陛下认个错,陛下素来心软,肯定会原谅老师的。你最受老师看重,你的话最管用了!”潘宾对唐泛道。

    唐泛摇摇头:“你又不是不知道老师的性子,他若是那等会逢迎上意的人,以他的学识,怎么会到现在还是个国子监祭酒啊?”

    潘宾听了,越发愁容满面,官场上师生如父子,本来就该当老师的来照拂门生,结果到他们身上却反过来了。

    他心里头不免埋怨丘老头多事,但不管怎么说终归还是师生,能帮的话肯定要帮的。

    唐泛心里也有些愧疚,他完全没想到这事到最后会绕到自己老师身上。

    “要不这样,明日我就去老师那里,劝劝他,看能不能让他回心转意?”他说着不抱希望的话。

    “也好啊,我与你一道去罢,总不能看着老师就这么被明升暗贬罢。”潘宾道。

    丘濬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学生也不少。

    有些是他主考会试时的门生,比如潘宾,有些是因为仰慕他学问而上门拜师的人,还有个别,是他自己见猎心喜,主动提出要收为弟子的,比如唐泛。

    那么多学生里头,如今最有成就的,就要算是潘宾和唐泛两个人了。

    只是这师生三人的脾性完全是截然相反。

    丘濬性情刚烈偏狭,容易过刚易折。

    潘宾圆滑世故,却又世故过头,容易向世事妥协。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