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武:我家娘子是状元

首页

第147章 师门传承玉佩到底传了几代人(1/20)

    第147章师门传承玉佩,到底传了几代人

    诸葛正我是临时凑的主考官,与其说是主考,不如说是考场保安。

    诸葛正我只负责监察考场,阅卷由庞太师和华太师负责,李兆廷和冯素贞试卷的单独取出,交给他批阅。

    “这份卷子不错啊!各个方面都是无可挑剔,庞太师,你来看看!”

    华太师递过去一份卷子。

    庞太师认真两遍,发现上面既没有標记,也没有暗示,整篇文章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尽显瀟洒才气。

    才华横溢固然是好事,缺点是才气太过外显,文笔太过瀟洒,充满年轻热血的少年意气,少了几分稳重。

    这种判断非常正常。

    文无第一。

    阅卷的人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打分不同,有些人喜欢辞藻华丽,有些人喜欢清淡朴素,有些人喜欢用典,有些人喜欢直白,考生为了不犯忌讳,大多会在考试前打听主考官是谁,打听主考官的喜好,免得犯忌讳打低分。

    还有些主考官为了避嫌,发现是自己学生的卷子,稍稍压低评分。

    当然,这种考量有疏漏。

    据说,欧阳修做主考官时,发现一篇文章才华横溢,想到自己的学生曾巩参与此次科考,误以为是曾巩。

    为了避嫌,把评分排在第二,不巧的是,这份卷子其实是苏軾的。

    对文章的评价,很难分出高下。

    主考官的喜恶会极大影响评分。

    庞太师和华太师略一商量,把这份考卷暂时搁置,继续批阅卷子,批阅完所有试卷,再给这份卷子打分。

    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糊名、誉抄之类的防作弊手段,隨之而来的则是应对这些手段的技巧,比如提前约定好,在某个部分用某个典故,或者在用某个典故时避讳,或者是某种固定文风。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就算让诸葛正我主持阅卷,也会出现各种意外,不可能绝对公正。

    因此,春闈之后还有殿试。

    皇帝亲自考察。

    皇帝金口玉言,御笔点状元,

    冯素贞和李兆廷的卷子,不会挤下去两个考生,原本刘娥想把卷子混在所有考卷中批阅,李兆廷觉得这会挤占名额,建议让诸葛正我单独阅卷。

    不仅如此,本次科考,赵禎特许增加两个名额,稍稍放鬆了標准。

    科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