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嬴政喝冰啤玩手机,是我眼花了吗

首页

第130章(1/3)

    刘挚转头向帘后的高太皇太后躬身道:“太皇太后明鉴,农桑之事,当守祖宗旧法。粟麦种植千年,根基稳固;这外来薯芋,既无经籍可考,又无多年试种之验,贸然推广,恐扰民生、乱农政,非元祐求稳之道啊!”

    朔党官员梁焘、王岩叟纷纷颔首附和,殿内气氛瞬间偏向  “质疑新种”,连中立的左相吕大防也面露犹豫。

    蜀党的殿中侍御史吕陶见情形不对,而“始作俑者”苏辙却是沉默不言。他顾不得疑惑往日里端方持重的苏辙怎会在太皇太后面前夸下如此海口,站出来反击道。

    “刘大人以未载农书而疑薯芋,然农桑之术代有新变。况古人未见之物,今时得见,譬如占城稻自海外来,初亦遭疑,后成救荒要种。岂因《齐民要术》未记,便拒之千里?”

    “够了。”高太皇太后出言阻止继续下去的辩驳,转头看向苏辙,“苏大人作何解释?”

    不怪众臣怀疑,就连她也觉得这数字过于夸张。

    苏辙终于开口道:“禀太皇太后,这三种高产粮种兄长留下150石于杭州做预留试种和防灾储备,其余400石尽皆由水路送到了汴京。随时可供查看。”

    群臣:!!!

    刘挚嘴角不由地抽动了几下。小丑竟是我自己?!

    他料定亩产四十石是苏辙的谎言,没成想人家说的是事实,并且还将粮食怼到了自己的脸上求查证。

    两党之人脸上皆是火辣辣的疼。

    高太皇太后神色一震,坐于一旁时年14岁的宋哲宗赵煦听罢也是面露喜色。

    “且臣已尝过这三种作物:红薯蜜糯裹甜、软若蒸饴;土豆粉润清和,似薯却不涩;玉米颗颗爆甜,嚼有脆劲。尤其红薯,饱腹感极强。若是加工成红薯干,可以极大地延长食用日期。”

    “好,好,得此良种乃我大宋之幸!”高太皇太后声音又高亢了几分,足见她的好心情。

    “吕大人,这良种的事就交由你负责了。”

    “此事关乎国本民生,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所托。”

    嵩山连下了三日雪,茅庐外的竹篱裹着厚雪。

    暮色四合时,李白从灶间抱来一捧红薯,元丹丘已在茅庐中央生起了炭火,陶炉里的柴薪噼啪作响,将两人的影子映在糊着麻纸的窗上,忽明忽暗。

    元丹丘取过一枚圆滚滚的红薯,将之架在陶炉边的铁架上,又取过两枚,一一摆好。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