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郊。
来往的商人农户如同寻常一般走在土路之上。突然,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车轮声传来,人们纷纷好奇地转头张望。
只见一队身着黑色甲胄的秦军士兵,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拦下了走在土路之上的行人。
“往那边的小路上走!”长官示意下属指挥行人离开主干道。
没等士兵们开始行动,黔首们见到官兵唯恐避之不及,纷纷绕道而行,倒是省了些功夫。
只见士兵们迅速从车中搬来路障封闭路段,维持秩序。队伍中的一部分黔首开始清理路面上的杂草树根垃圾和松散的泥土,一部分开始挖路基。
“这是在做甚?”一个老汉眯着眼睛,满脸疑惑地问道。
他身旁的一个年轻人,伸着脖子张望着,嘴里嘟囔道:“怕不是开始修路了。”
“修路还需要动这些功夫?话说他们手里的又是什么东西?”老汉看着工匠们拿出卷尺开始测量道路宽度和路基深度表示疑惑不解。
“修路啊,对于咱们来说总归是好事,至少出行利索多了。”有人感叹道。
“我看啊就是劳民伤财!”
“嘘你不要命啦!”
黔首们议论了一会儿,便自顾自地忙碌了起来。都需要为自家生计奔波,大家伙都没有那么多少时间看热闹。
然而在接下去的几个月里,大秦接二连三的好消息由不得大家不关注,毕竟这是事关人们头等的温饱问题。
十月初,土豆率先面世。
嬴政亲临试验田。一株株土豆被农人挖起进入到紧张的称重环节,在场文武百官皆屏息以待。
当治栗内史颤抖着声音喊出“试验田土豆最高亩产32.4石”时,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随即众人皆陷入到无尽的狂欢之中。
对于亩产1-2石粟,1-1.5石麦,1-3石稻的大秦而言,土豆的含金量已不言而喻。
嬴政深邃的眼眸中也多了一丝湿润,扶苏更是激动地涨红了脸。
粮种归仓,官员农人皆受赏。
十一月初,玉米成熟,亩产8.5石。
十一月中,红薯收获,亩产41.8石。
原本朝臣们以为土豆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没想到红薯更是来了个完美收官。
41.8石?这还是计量粮食的数字吗?怎么看着那么离谱?但众人却是心知肚明,这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