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如果陛下能容忍一些事情的发生,官员们就能好过一些,同时,臣的这份奏折也能顺利实施下去!”
“这份奏折借鉴了柳家的管理措施,经过臣的走访,发现那些和柳家在生意上有密切往来的家族,都在学习柳家的管理模式。”
“柳叶跟其他人有很大的区别,他向来不计较那些零零碎碎的得失,从他的举措来看,他很关心员工的个人成长。”
“甚至于还给手底下的人解决了各种的后果之忧,包括但不限于养老,治病,以及子女的教育问题!”
“而这些,是一种天大的诱惑!”
“陛下,就拿臣的长子冲儿为例,如果冲儿的学问不高,他绝对进不了国子监!”
“别人也就不多说了,国子监那些先生们,绝对会拼了命的阻拦!”
“但如果冲儿能够进入《大唐周刊》编辑部历练一段时间,最多不超过一年,就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
“在《大唐周刊》编辑部之中历练,不仅仅能够获得学问,还能够增长见识,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除此之外,国子监和《大唐周刊》有着极其密切的合作,哪怕在学问上稍有不足,国子监的那些先生们,也乐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们不在乎钱财,只在乎名声,而在《大唐周刊》上发表文章,几乎是为他们宣扬名声最好的途径!”
“进入《大唐周刊》编辑部已经成为进入国子监的捷径。”
“时至今日,柳家周围的这些家族,不知把多少小辈送到《大唐周刊》编辑部去学习!”
“这还只是毫不起眼的一种福利待遇,有了这种福利,柳家的人用不着再塞银子,走关系,托门路,削尖了脑袋往国子监钻。”
“同理,还有柳家各式各样的福利保障措施。”
李世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良久,他才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道:“所以,你认为柳家的管理模式,对于朝廷来说是不可复制的?”
长孙无忌重重的一点点头。
“不错,朝廷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
“和柳家有关系的人,可以凭着《大唐周刊》编辑部的关系进入国子监,最多也就那么几十个而已。”
“可相比于朝廷甚至相比于大唐帝国而言,数量会比竹叶轩多百倍千倍,甚至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