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睐,想当初,伯玉兄的几篇文章匿名发表在《大唐周刊》之上,咱还觉得可惜,如今,才是到了伯玉兄大展才能的时候!”
历史上的李义府和许敬宗一样,跟韩瑗都称得上是生死大敌。
可如今,一个成了韩瑗的授业恩师,另一个就成了知己好友。
想当初《大唐周刊》刚刚发行的时候,国子监中分成了两派。
一派支持《大唐周刊》,另一派则严重反对。
韩瑗自然是支持的那一派,可身为国子监的学生,必须要保持某些立场,即便是想要在《大唐周刊》上发表文章,也只能匿名发表。
渐渐的,他跟《大唐周刊》的那几个编辑成了好朋友。
后来在得知韩瑗最喜欢修史之后,马周他们更是极力推荐韩瑗,去拜许敬宗为师。
因为在修史一途上,哪怕在国子监里也没有多少别的选择。
“这可是一件大喜事,伯玉兄一定要请客!”
“不错不错,你别看许大掌柜已经没有了官身,似乎你进入官场之后也得不到拂照,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如今,许大掌柜在朝廷的面子是你难以想象的!”
“你瞧瞧我们几个,在进入竹叶轩之前,哪一个不是立志于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的?”
“可现在早就没有了进入朝堂的心思!”
“如果我们想进入朝堂,东家一定会给我们最大的支持!”
“现在管理《大唐周刊》的那两个家伙,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瞒你说,中书省都已经盯上他们两个了,说不定过一段时间会直接招到中书去,起步最低都是从七品的殿中侍御史!”
韩瑗啧啧了几声。
“只可惜,先生每个月只肯给我讲几节课而已,否则的话,真想跟着先生好好学一学修史上门道!”
上官仪笑嘻嘻的说道:“你不要看大掌柜说的严肃,其实他最架不住软磨硬泡,你只要好好的磨他,他什么都能答应你,在他面前千万不要有脸皮,越不要脸,他越招架不住!”
韩瑗眼前一亮,喃喃地说道:“这倒也是个办法...”
...
柳家众人前往江南的事情,正式提上议程!
休养了几天的胡大勇他们,将家里的事情都安顿好之后,全部跑到兴化坊的竹叶轩总行,来拜见柳叶。
毫无疑问,商队里的人都称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