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显得厉害啊。黄大人说读到孝、学、庸才算有点点厉害。”
小六:“若夫子认为你是个天才,应当降低你的学费,怎么会收这么高的学费!”
小七懊恼,“可能觉得我说娘在乡下雇人稼穑,教民稼穑大言不惭?”
小六瞪眼,“怎么大言不惭了?他怎么不去打听打听!”
桂儿总结道,“势利虚伪,见识短浅,这夫子德行不佳,还是另外再找吧。”
余氏问程媺,“要不去朱家义学?”
“好啦,你们七嘴八舌的。”程媺说,“是小七去上学,小七喜欢最重要,多看几家吧,小七想去哪里再去哪里。”
余氏点头,“这样最好。咱们小七说是天才也不为过,得找个会识璞玉,用心教的。”
接下来,程媺又领着小七去了朱家义学和郑里正妹夫推荐的学塾。
李家阿兰是李秀才的女儿,十三岁,吃了程媺送去的番茄辣椒酱十分喜欢,特地来打听去哪里买辣椒种子。胡同里也有两家妇人上门来讨过,程媺索性在家中育苗,让她们几天之后来取。
现在的温度还行,只是夜间稍低,她在没人住的主屋里育苗,这样白天开门开窗通风,夜间关闭好门窗,保证温度如一,需要补充阳光就将育苗盘搬出去。
老房子的后墙普遍不开窗,不易形成对流风,程媺倒是有想法把主屋三间都改成温室,这样需要在几面墙上都凿门或窗,要是赵大田或石头他们来了就好,不仅可以做好这些事,还能打一些架子和育苗盘。
不过县城做这些事的人不少,她又找了刘官牙,刘官牙给他介绍了靠谱的人,三天就按照她的要求改造好了。
余氏把主屋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现在已经大变样。
桂儿从门前带进来一个人,喊,“娘,李兰来了!”
李兰幼时就长在这座宅子里,主屋住着爷奶,家里人多房间不够,她和姐妹在主屋这里挤了好几年。
“这里……这……”她目瞪口呆地看着已经大变样的屋子。
三间全部去了隔墙,此时是个大开间了,四面都有门窗,空荡荡,亮堂堂。
大炕倒是还在,就剩一个大炕了。
“你们不住人这是要做什么?”
程媺从东厢过来,“做温室,育苗。”
真任性啊,李兰不可思议地看着程媺,房主人不住主屋,就蜗居在她爹先前书房里的小隔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