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得到。”
大煜朝没有女子不能出门读书的规定,朝中亦有女官,卫昭幼时也曾在小学堂读书习字,基本的识字并不差。
她接过书好奇地翻了几页,顿时眼睛一亮。
爹娘是村厨,会的也多是家常宴,卫昭厨艺再好,但所学有限,对多数其他地方的特色风味更是不了解,书里的许多烹饪之法她并未学过,如今一看,眼界大开。
见她这副模样,楚恒内心暗自松了口气。
虽然送之前就预感卫昭会喜欢,但到底没有结果,心中仍有几分忐忑。
食谱也是一种传承,最初的兴奋劲儿过了,卫昭不由得有些担心:“拿到这些食谱应当要花费不少代价吧?”
楚恒道:“两本杂记是作者写出来供人观看鉴赏的,并非敝帚自珍之物,于书店便可买到,只是春林镇没有而已。另一本食谱是我兄长跟京中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食肆摊贩换来的,你不去京中做生意,他们自然乐意出售几道并非独家的特色方子,也动不了他们的根基。更别说,其中还有我舅舅家中雇佣的大厨口述的几道。这些只需多花费些银钱便能做到。”
楚恒说是这般说,可卫昭心里明白,她就算有这个钱,也没人会乐意卖她食谱方子。
这人情有些大,卫昭便说要给楚恒打个欠条。
楚恒心中一时涩然:“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这些都是我自愿做的。”
他原本初明心意之时还想同卫昭保持距离,可如今卫昭一副要与他划清界限的模样,他倒是先受不住了。
见卫昭坚持,楚恒道:“以前我每年只是吃药便要花出去上百两银钱,更不提为了我的身子专门采买的滋补佳品,这些钱算起来比买这些方子要多上几番。
“自回到上溪村,我身子病弱,若非有你,我这两月绝不会过得这般舒坦。只是这些菜谱方子,并不足以和你与花奶奶照顾我时耗费的心力相比。
“你若坚持要算这么清楚,我以后也没什么脸面再来吃你做的饭了。”
卫昭没想到自己无意的一个举动竟然会让楚恒想这么多,他都这么说了,卫昭只好打消了“打欠条”的念头。
她笑道:“那你以后的饭食都归我安排了。”
生怕她又要提钱,楚恒立马应了下来。
大米粥的米香味渐渐从灶房里传出来,卫昭将书收好,让楚恒去屋里坐着,便准备继续去做饭。
楚恒默默跟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