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代农家种田养生日常

首页

12. 有来有往(2/5)

子家的丰宝会说话起,这位梨花嫂子可是嗓门被她那越来越会顶嘴的儿子练的越来越大了,何时听她这般轻声慢语过。

    她出去时就听楚恒道:“嫂子唤我名字便可。”

    那文绉绉的模样登时给梨花嫂子弄得都快不会说话了。

    见卫昭来了,她连忙找个借口转身回家了,连跑远了的小崽子都忘记去追了。

    去河边的路上,卫昭一路都是憋不住地笑。

    楚恒无奈了:“有这么好笑吗?”

    卫昭连连点头,说道:“当然了,我可很少见梨花嫂子这个样子。”

    看来还是读书人魅力大。

    她禁不住多瞅了楚恒几眼,把楚恒整得心里有些发毛,问道:“我身上有什么问题吗?”

    卫昭摇摇头,问他:“你知道梨花嫂子为什么对你这么客气吗?”

    这下轮到楚恒摇头了:“不知。”

    他要是知道,也不至于这几日二人总是碰到时打招呼,总有几分尴尬在其中蔓延。

    卫昭却是十分笃定地开口:“她是因为你是个秀才公。”

    每次见到楚恒都叫一声“秀才公”,梨花嫂子的心思不要太好猜。

    楚恒不解:“为何?”秀才公也不是官绅,梨花嫂子每次那么客气的样子,都像是想把他供起来。

    “因为卫丰宝啊。”

    卫丰宝今年六岁,正是个上学堂启蒙的好年纪,楚恒可是这十里八村里唯一的秀才公,更别提人家还在外面闯荡了那么多年,那学问指不定比镇上小学堂里的夫子都高呢。

    楚恒刚回乡,很多东西都不了解,卫昭细细地说给他听:“原本隔壁村的小学堂因为夫子年纪大了,身子不好,便不办了,周围几个村里的孩子现在都没有学上,而镇上的小学堂也不算大,收的学生也不多,上溪村里现在很多适龄的小孩都没办法上学。”

    春林镇算不上很大的镇子,但经济条件却也还可以,周围几个村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整体来说日子都过得还尚可。

    于农家人而言,既然能吃饱喝足,那最重要的事便是读书了,这是他们期盼改变自身,能走的最像坦途的一条路。

    这小学堂一没了,孩子也无法启蒙,等到了年纪,哪怕有学府招生,这些孩子也没了机会。

    楚恒是个秀才公,不说别的,给孩子启蒙却是绰绰有余了。

    所以不止是梨花嫂子,村子里有孩子的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