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我一定好好读书。”
裴闵如钦佩道:“太后娘娘真是菩萨心肠,这般体恤寒门学子,杏林将来必多济世良医。”
“你也不遑多让。”
冯清岁笑道。
“你给她们启蒙,教她们读书识字,她们才有机会考取医学院,等医学院公布招生简章,清泉书院估计会生源大增。”
裴闵如莞尔一笑。
“看来我得着手准备才行。”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她带着三丫回清泉镇次日,镇上便有不少妇人将闺女送来书院。
“山长,你们还收学生吗?”
裴闵如问她们:“怎么突然想让闺女上学?”
她们回道:“听说认了字能跟太后娘娘学医,想让她们日后有个一技之长傍身。”
学医学好了,说不定能进太医院,再不济,也能当个稳婆或铃医。
稳婆在“三姑六婆”之列,名声虽不大好听,但收入可不少。
接一次生,酬银能有三钱到一两。
遇上富贵人家,甚至有十两二十两。
小地方的县太爷挣得都没手艺好的稳婆多呢。
她们不会处理难产,想挣这钱都找不着门路,闺女若能学会,日后吃穿不愁,她们当娘的也能跟着享福。
再说,像她们这样的平头百姓,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几个贵人,更别说见太后娘娘了。
跟太后娘娘学医是多大的荣耀啊,上门说亲的人得把门槛都给踩烂。
裴闵如顿时了然。
还是得有利可图,百姓才舍得让闺女读书认字。
光是能考医学院就让清泉书院学子大增,若是能科举入仕,女学不得遍地开花?
但自设立科举以来,就不容女子参加,此念也只能是妄想。
她刚要摇头,忽而想起如今在军中任职的宗三小姐和她麾下的女营。
女子都能上战场了,离入仕还远吗?
太后的医学院对男女一视同仁,摄政王也是开明之人,她有生之年,说不定能迎来女子科举入仕这一天?
若真有那么一天……
她心潮澎湃起来。
随着消息传开,想送闺女来书院读书认字的人家越来越多,清泉书院的课室暂且够用,但缺塾师。
她正犯愁之际,明慧郡主忽然带着几位孀居的夫人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