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田间转了转,给他说了将来的种植设想。
一年收获两三次说到了黄县丞心里,他对程媺产量高的粮种就有这种期望,种到南方去,水稻在南面能做到一年两熟,程媺告诉她,更南面的琼州,能做到一年三熟。
“后世繁育种子,基本都选在琼崖,充足的阳光条件可以缩短育种周期,一个新品种的出现要经过六七代的试验,从选育到审定品种,至少十年的时间。”
作为一名农人,最怕的就是时间不够。
好在现在对于她来说完全不是事儿。
黄县丞却不想她受制于这里的气候条件,“你想去吗?你若想去那里育种,我来想办法。”
“啊?”去海南?没必要,她有空间啊。
“这几年,南面连年灾荒,新皇登基已确定要赈一批粮,先前运到定义仓的军粮,因战事迅速推进基本都是就地征粮,没用多少,现在都要往中原,两湖两广地方运去赈灾。”
黄县丞一脸忧色,“相比之下,我们燕云地区反而粮丰。干旱和洪灾,这几年饿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程娘子,你有超前的办法,也是一心为民,可否出去看看这天下,看看百姓?”
“黄大人言重了。”不是程媺自私,这类明的朝代,压迫女人至深,她往礼教森严的地方去,能做什么,“这朝代处处都是桎梏,民智未开,我不过是一介妇人。”
黄县丞意识到自己冲动了,“黄某失礼。”
黄县丞走后,程媺也在思考,面对黄县丞的提议,她犹豫了,下意识地后退,是不是她真的很自私。
她没有匡扶天下的大志,她虽然也想通过自己的能力造福百姓,让大家都能吃上饭,吃饱饭,但她不想把自己落入水深火热的境地。
她很佩服如黄县丞前世那样,在黑暗中用自己的生命为信仰点灯的人,高山景行,但她一直生长在和平年代,世界已运行在公平公正的轨道上,她身上可能真就少了那点为大公的劲儿。
或许……也许是因为她对徐家王朝无感?
士为知己者死,这天下是徐家王朝的天下,该徐家王朝自己操心,她又不是他们的拥趸者,还犯不着身先士卒。
先顾好自己吧。
过了一些天,黄县丞托人给小七送来了书籍。
《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尔雅》、《说文解字》等等,随物来信一封,详细写了每个阶段要学哪些书。目前他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