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面临亡国,皇帝他逆袭一统诸天

首页

第484章(1/2)

    民间的支持者需要什么呢?

    有饭吃,有衣服穿!

    也就是此时李彦看到的场景。

    他还看到渡口一块告示牌前面也挤满了人。

    沈彬解释道:“现在各地商社快速增多,造船坊、纺织厂、印刷厂、铁匠铺等等,都在招人。这与这两年朝廷在苏常的均田也有关系。”

    “哦?”李彦问道,“与苏常的均田有何关系?”

    “自苏常均田后,京畿许多地主害怕朝廷在京畿推行新政,于是纷纷抛售田产。京畿银行关于买田放贷的记录,超过二十万户。”

    果然,商业买卖都蕴含着预期这个概念。

    沈彬继续解释:“以前佃户除了在地主家里种地,还需要做许多其他的事情,甚至代替地主服徭役,佃户一家人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的。”

    “现在,这些佃户都买了地,他们除了有了自己的田以外,再也不用在地主家做其他事情了。一户人家,农闲的时候,有充足的时间出来务工。”

    沈彬解释的非常清楚。

    “陛下您刚才看到的那些工人,不少都是江宁周边的人。”

    “那他们岂不是忙完这个冬天,就要回去种地了?”

    “是的。”

    “那春季各工厂岂不是缺人?”一边的刘文静忍不住问道。

    “不会缺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田,这两年三镇遭遇兵乱,南下了不少流民,在那块公示栏前面的就是流民。公示牌旁边有江宁府安排的吏员,在一个个登记。”

    “为那些流民安排工作?”刘文静诧异道。

    “是的,流民是一个麻烦群体,他们南下没有田,有的拖家带口,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引发混乱。实际上,从前年开始,江宁府就开始给流民找工作,只不过当时工厂和作坊并不多。这两年,随着新的商业政策逐渐落下去,股份制商社成立后,民间商社遍地开花,对工人的需求快速增加。”

    沈彬有条不紊地说着。

    “据上个月江宁府的统计,太康五年一共有3342户流民登记在册,太康六年有2356户,到了太康七年,截止到上个月,今年有1031户。前后一共有6729户进入江宁,假设每户出一人出来务工,也有6729人。一个中型纺织厂有50人,这些流民足够满足江宁120个纺织厂的用人要求。”

    “另外,等到了春耕的季节,妇女是可以继续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