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外孙女都赔出去一大笔银子,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由头等着呢,实打实的赔本买卖。
不成想峰回路转,洒到水里的银子竟有生息的一天,得到的回报着实丰厚。
村里人啧啧称奇,羡慕、嫉妒、喟叹着皆有之。
“李老爷子的这个女婿选的好,得了岳家的好没有装聋作哑。这要是放在旁人家里,老岳母伺候妻女只说是应当的,蒙了眼睛只当看不到,何曾想过报答?”
“谁说不是呢?李老爷子的眼光自是错不了,想当初去他家求娶的人何其多,门槛都踏薄了三成。李老爷子慧眼识珠选了这个女婿,想来正是看中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
有赞叹的就有眼红发酸的,“要我说这个小女婿还是不够大气,得了那么些好处,竟只买了一筐子鱼肉。
换了是我,怕是镇上的铺子都能给搬空了,他不是在府城做工吗?府城的人送礼会这么一副穷酸样,也不怕笑掉人家的大牙。”
袖着手的几人面面相觑,嘲讽地扯动嘴角,红眼病犯成这样也是个奇葩。
众人懒得跟他搭话,找了由头结伴家去,一路上编排他的酸言醋语。
事到如今,陈氏和林氏才悔青了肠子,早知道小儿子(小叔子)这般慷慨大方,她们定会把杏娘伺候得好好的。
不就是要吃新鲜的鱼肉吗,她们就是自家不吃,也会炒一盘肉丝,炖一碗鱼汤端给杏娘。
一个月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银子,比起丛孝的回报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然而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后悔药,多说无益,只待下回杏娘生产。
千呼万唤之下杏娘生下大儿子,婆媳俩正准备大展拳脚,好叫丛孝刮目相看,也得一回厚礼相送。
不成想还不等坐满月子,丛孝就亲去岳家请来了丈母娘坐镇。
非但事先给足了银子,要老岳母不用客气,“您只管安排好自个和她们娘俩的饭食,想吃什么买什么,不要舍不得银子。不够的话找杏娘拿,家里的积蓄都在她手里。”
还承诺等他做工回来,定会给岳家送上厚礼,把丈母娘哄得眉开眼笑,厚礼不厚礼的,她不在乎。难得女婿有这份心,老人家替闺女高兴着呢!
杨氏熟门熟路住进丛家,手一摆打发走女婿,抱着大外孙亲香、逗弄。
自此杏娘生了三个孩子,亲娘在女婿家住满三回,一住就是几个月。
这事在邻近几个村子成了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