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得杏娘红了脸,细想想又觉得很有道理,我怎么就没气到她呢?她懊恼地捏起拳头。
青叶眨巴着眼睛听娘跟外祖母说话,许多话她听不懂,却觉得有趣,暗自记在心里。
李苏木从小在府城沈家医馆学医,到了娶亲的年纪,上门说亲的络绎不绝。谁都知道他的前程不会差,不说有个本事通天的祖父,单只沈家的提携,那也差不了。从会说话就开始背诵汤头歌,六岁时也不在村里启蒙,送到镇上私塾正正经经念书,长得一表人才,说话做事有条不紊。
这样的人眼光自是挑剔的,却不想偶然一次从镇上回村里的船上,看中了河边买菜的卫氏,细条条的身段,说话轻言慢语。
卫家所在的村子紧挨着镇上,村民菜园种的瓜菜,河里捞的鱼虾走两步就能拿到镇上卖了得几个铜板,故而比一般村子富足。卫老爷夫妇生了两子两女,儿子只是平常,两个女儿却似得了女娲娘娘的厚爱,捏的尤其好,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
大女儿到了年岁也没定下,搅得四邻八乡的小伙子在他家门前一日要走几个来回。打听得卫家没出什么大恶之人,卫老爷讷言少语,很寻常的庄户老汉,卫老娘汪氏却是有些个泼辣名声,不过那也不碍什么,谁家当家主事的还没个脾气。
大女儿不仅能干孝顺,还跟着兄长略识得几个字。
李大老爷家也派了人上门说亲,卫家四处打探后同意两个年轻人见面。接下来的日子,李苏木送的胭脂水粉叉环首饰,卫家照收不误,也回送些针织衣线,却不明着表露亲事日程,只说两家多个亲戚多个来往。
直到李苏木通过医学考核成了一名大夫,卫家便迫不及待地催促李家完婚,自此以李小大夫老丈人自居。
“过日子哪有四平八稳事事顺心的,取中一点就好,其他的不用纠结。小婉人还是不错的,现在年轻看不破,等她看透了,木哥儿家的日子就起来了。不过少年人嘛,多吃点苦头也没什么不好,总好过一大把年纪还拧不清。”
杨氏端起茶盏惬意地抿一口,满不在乎地说道,圆润富态的脸上每一条纹路都透着洞穿世事的豁达。
杏娘疑惑的望着她,她娘丝毫没有给女儿解惑的意思。
屋里一时安静下来,就显得蹑手蹑脚走到门帘边上便不动的脚步声格外显眼。
“老三家的,我这屋子是有狮子还是老虎?你站在门外不动算怎么回事,等着老婆子我三催四请,拱手相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