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周老大难堪道。
“这不是急着给邻哥儿找差事吗?要是手头活泛送礼讲究,什么事办不成,哪用得着这般低声下气求人?再者说您老身子骨久不见好,定是劳累过度亏了元气。
咱家要是有多的银子,山珍海味咱够不着,人参须还是能买上几根的。平日里泡个茶熬个汤加几根,您的身子骨定能调养周全。犯不着像如今这般,一个小小的寒凉就卧床这么久。”
周老爷子握着茶碗愣愣出神,惨淡一笑,“人各有命,强求不得,只要邻哥儿过得好,我就是立时死了也甘愿。”
两父子不欢而散,谁都没有说服对方,吃过晌午饭周老大一家打道回府。
周老爷子倒是想开了些许,不再心心念念给镇上送稀罕吃食,周邻也松一口气。
……
趁着天气晴朗,杏娘在院子里晒梅干菜,翠枝气冲冲大步闯进来,叉腰站在她旁边大口喘息。
“这是怎么了?这么一副怒气冲天的模样,谁得罪你了?”
“还能有谁?”翠枝脸色铁青,气急之下骂道,“你说天底下怎么有我妹这般……这般厚颜无耻之人,自个立身不正,不怪旁人瞧不起。”
杏娘好奇地问:“她又做了什么好事?”
“她错就错在什么都没做。”
早半个月前两姐妹就约好今天回娘家给六太爷插青,本地习俗向来是在清明节前几天祭奠先人。
据说是怕底下的人等得着急,宜早不宜迟,提前烧纸过去叫他们好好享用一番,免得看着别人家的金银眼热。
翠枝在家仔细准备了黄表、香烛、纸钱、还有用竹棍、竹条制作的须、花、球等“清明吊”。一大早背了满满一箩筐回娘家,跟她嫂子等到日上三竿,翠叶才空着双手姗姗来迟。
“我问她插青的物件呢,你知道她说什么吗?”许是想到当时的情景,翠枝仍是满脸激愤。
“她说没有准备,我跟她两个是嫡亲的姐妹,我的孝心就是她的孝心,她跟我合伙插青,她帮着烧纸钱……”
“噗嗤!”不等她说完,杏娘忍不住喷笑,不是她不厚道,实在是……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向来只听说合伙开铺子、合伙买东西,还从没听说过合伙插青的。
孝心还能称斤计两的买卖不成?
“翠叶怎地……这么拧不清,就算是抠门也要看是什么事吧,几个铜板的事何必弄得大家面上都难看,又不是什么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