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多睡得香甜,活蹦乱跳。老二挑食,家常饭菜扒几筷子就饱了,碰上好菜吃得也多,结果吃了不是吐就是拉,折腾一宿还掉半斤肉。爹,您说要不要给他吃些药调理?”
李老爷子慢条斯理端起茶盏啜一口,“不用,小孩子肠胃本就弱,吃了药岂不雪上加霜,补药也是药。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还不若慢慢调理肠胃。你也别担心他吃得少,有好饭菜就使劲硬塞,吃多了反而不克化,还不如少吃。”
“少吃不长肉啊,老是这么瘦伶伶的怎么长高?”
“那是还没到时候。”李老爷子不以为然,促狭地提醒女儿,“你几个侄子少时的事你忘了?一个个跟无底洞似得吃多少东西都填不满,你还说他们上辈子是饿死鬼投的胎,这辈子就知道吃。”
也是,杏娘若有所思,几个侄子十来岁时吃饭的架势,毫不夸张地说,比猛虎下山还可怕——猛虎吃饱了尚且不屑残羹冷炙,他们是恨不得连装菜的盘子都吞入肚。
杏娘最不喜欢年节时一大家子吃饭,吃到后面几个大的直接把饭盖到只剩汤汁的菜盘,舔得干干净净。
她就想不明白,一天三顿餐餐不落,又没少他们一口吃的,怎么就能饿成这样?
牛肚子都没他们能装,最关键的是吃这么多还不长肉,跟竹竿似的只往上窜,瘦不拉几没二两肉。
李老爷子提点她:“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小孩子不怕他少吃,就怕他吃得太多。吃得少饿的是他自己,饿得难受自会找吃的。碰到好饭菜就不一样了,吃了还想吃,吃过头才觉得腹胀、恶心,可不就又吐又拉了。肚子太满了倒不出来,那才叫难受。”
杏娘点点头,那两个说吃饱了丢下筷子就跑,她也不拦着。只有老二说饱了,她向来是端起碗亲自喂,能多吃一口就多喂一口。
老二胆小不敢反抗,实在吃不下才摇头拒绝。
敢情还是她造的孽,越是担心他吃不饱越是喂饭,反而越不好克化,还不如另两个的顺其自然。
怜惜的抱着大儿子,杏娘感叹当娘不易,轻不得重不得,还不全是一个样,养孩子也得因材施教啊!
杨氏在一旁附和:“养孩子就是这样,越是养的精细,越发的七病八灾,还不如那养的粗糙的。你也不用太焦虑,孩子又不是竹笋,一夜就能窜老高,那不叫养孩子,叫养妖怪。”
说得三人都笑了。
一时众人到齐,女人孩子齐聚杨氏房里,闲聊打趣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