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大亮时,丛孝带着媳妇准备的衣裳鞋袜,两小坛辣酱,一布袋干菜出发去了县城,带着家人依依不舍的想念、期盼。
当家的一走,杏娘心里空落落的不得劲,人在家时不觉得如何,这一离家就觉得哪都不顺手,少了拿主意的人。虽说成婚这么久,早该习惯才是,可每次还是要缓几日才能回过神。
“娘!娘!”小儿子的大喊在门外响起,伴着“噔噔噔”的脚步声,小身影冲了进来,“你看这是什么?”
黑乎乎坚硬的外壳,头上长两根黑白相间的触角,是一只大天牛。
青果骄傲地炫耀:“姐姐抓的,给我了。”
“嗯!乖,拿着玩吧。”被小儿子一打岔,杏娘也没了伤感的心思,还不如想想晌午饭吃什么菜的好。她牵了小儿的手去灶房,经过院子时看见丛三老爷在井边磨镰刀。
“爹,地里的菜籽是不是要割了?”
“嗯,我早起去瞅了一眼,是时候开镰了,明天早上去割。”丛三老爷一边回答,一边用手指在刀口上来回拨动,眯着眼看了半晌,洒几滴水在磨刀石上继续磨。
……
油菜籽的茎秆略微发黄,下半部分是黄绿色,果荚表皮凹凸不平。两指一捻,红褐色的籽粒颗颗饱满,如同吸饱了水的露珠,浑圆饱满。
正是割菜籽的好时机,再被太阳晒两天,果荚变黄就容易在地里开裂。割菜籽比割稻谷轻松,毕竟油菜杆高,腰不用弯得那么低。
杏娘跟丛三老爷俩人割了两个早晚,成捆的油菜籽摊开晾晒在家门口的打谷场,暴晒几天就可以碾出来了。
“豌豆苞谷,豌豆苞谷”布谷鸟的叫声遍布乡间田野,灰色鸟儿展翅低飞,巡视着庄稼地,提醒人们蚕豆成熟了。
果荚刚饱满的蚕豆连皮都是嫩的,在加了葱花、蒜瓣的油锅里清炒一下就可食用,家家户户的灶房都飘出蚕豆的清香。
夕阳已不见了踪影,天边残留着火红的余霞,映得大地一片明亮,看来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
端着饭碗的老人三三两两的坐在河边的树墩子上,边扒饭边话家常,碗里的菜大同小异,谁家吃了肉一目了然,惹来一阵艳羡。
丛五老爷正唠嗑的起劲:“那条蜈蚣足有小蛇那么长,我还寻思蛇怎么长脚了,莫不是要飞升成仙了?仔细一看是条蜈蚣,吓得我一铲子过去给它砍成了两截,都成两半了还扭动呢,我再一阵乱剁,砍个稀烂。可惜那时年轻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