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首页

第71章 世上焉有四十年太子(3/3)

前!!

    还没等他从震惊中走出来,魏叔玉的又一番话,更将他震得目瞪口呆。

    “父皇您看!”

    魏叔玉用手在西域画了一个圈:“整个西域人口将近百万,外加上吐谷浑、羌、胡杂上百万人口,倘若真让吐蕃夺过去,那必定成为大唐最大的隐患。”

    李世民心中一片骇然,喃喃自语道:

    “玉儿,你…你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魏叔玉长叹一口气道:

    “父皇,您不仅是马背上的皇帝,也算半个开国皇帝。倘若您都不能重视西边的吐蕃,后世其他皇帝会重视它吗?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到时候想再引起重视,恐怕悔之晚矣!!”

    “砰!!”

    李世民狠狠捶下桌案:“玉儿说得没错,是朕疏忽了。你就放心吧,朕知道怎么做了。”

    ……

    翌日,大早朝。

    喝过一碗参汤后,李世民早早等在一旁的偏厅。

    太监高重唱礼后,李世民龙行虎步的坐到龙椅上。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例行的公鸭嗓音落下,众大臣有条不紊念起想奏的政事。

    李世民听了想睡觉,不过他还得装作十分开心的样子。

    就在此时,虞世南走了出来。

    “圣上,朝堂每年都进行铨选,微臣觉得有些劳民伤财,何不改成两年一试?”

    他口中的铨选就是科举。唐朝的科举与后世不一样,总体上分两类,常科与制科。

    常科又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法、明算六科。士子们一般喜欢考明经与进士两科,最难的秀才科几乎没人考。

    李世民并没有开口,而是看向房玄龄。

    “圣上,微臣认为可行。”

    李世民又看向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科举关系到官员的选拔,朝堂缺不缺官员,长孙无忌最清楚。

    老阴人出列道:“陛下,大唐不少州县缺少官员,尤其是一些边疆的州县,微臣认为没必要改为两年一试。”

    “此事暂且搁置再议。”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没有回去,不由得眉间一皱。

    “辅机,可有其他事上奏?”

    长孙无忌咬咬牙道:“陛下,微臣弹劾魏叔玉,他…他竟用纸张拭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