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如从前一天。 “你们花市价收回来这些菌子,再晾晒一番卖出去,即使价格不变,重量上也减少了。”许默忍不住出声提醒,怕弟弟妹妹吃亏。 郑如谦看了姜笙一眼。 这也是他们商量过的,压价收菌子不太现实,一是大家还不太信任他们,二是太低了村民们宁肯晒干也不会卖给他们,倒不如直接拿市价出来,既能博取信任,又能跟村民们笼络关系。 至于吃亏。 姜笙在学堂偷听夫子讲课的时候提过,物以稀为贵,以前菌子遍地都是,现在菌子需上门挨家挨户地收,早就从普通物件摇身一变成了金贵物件。 既然如此,他们卖贵一点,也不过分。 隔天。 郑如谦和姜笙兄妹俩背着略微晾干的菌菇去了镇上,方恒不放心跟了过去。 温知允有些畏惧见人,以“照顾断腿的许默”为借口留在了破庙。 到了市集,新鲜的菌菇果然被热情问价。 可当姜笙把“两文钱一斤”的价格,提升到了“五文钱一斤”,热情的姑姑大姨们就消失了。 还有个不屑道,“不就是点破菌子,居然敢卖五文钱一斤,疯了啦。” 郑如谦的心理差点破防。 “我们是不是卖太高了,要不三文钱一斤算了。”他跟姜笙咬耳朵。 姜笙也有点犹豫,但想想收菌子时遇到的困难,又走了一个时辰才来到这市集上,眼神恢复坚定,“就卖五文钱一斤。” 一上午过去了,来问菌子的人很多,但买的人却罕有。 眼看着市集就要结束,姜笙的心也在摇摇欲坠。 直到,一个中年男人出现在摊前,探了探菌子鲜嫩的程度,点点头,“你们这菌子卖五文钱一斤?能便宜点不?” “伯伯全要吗,全要四文。”姜笙立马回应。 中年男人挑了挑眉头,一摆手,“全要了。” 一上午的等待没有白费。 郑如谦差点哭出声来。 还好姜笙顾着局面,手脚麻利地称重打包,“伯伯您看,高高地九斤,一共三十六文。” 中年人没有废话,丢了三十六个铜板出来。 这人穿着富贵,长衫细布,比郑如谦身上的还要好,出手又阔绰,没把几十文钱放在眼里。 不像是镇子上的人,倒像是县里的。 姜笙眼明心亮,在他转身的瞬间大喊,“伯伯,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菌子,你要吗?” 中年人步伐一顿,扭过头,“如果一样新鲜,我都要。” “新鲜,都是新鲜的。”姜笙兴奋极了,“伯伯如果不需要晒干,我们甚至可以当天送过来。” 中年人没说话,让随身的人把菌子抱好。 临走前,他悠悠道,“我可以收,但不会再来镇子上,你们若是想做这桩生意,就送到县里的悠然居来。” 也许是笃定这群小孩送不了那么远的距离,他说完便背着手离去。 悠然居。 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