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论魏晋

首页

心里有数(2/5)

但孟岚说了,这些只有活做得最好的人才能买。

    还有红糖白糖、药品、精致的冰纹瓷器茶具、各种口脂妆粉——这些是要给严江带来的外国贸易船交易,当然不是卖的。

    所以最大方的奖励,便是盐了。

    山民没有制盐的技术,而晋朝的盐,垄断得比汉朝更甚,因为它将一半的盐利,分给了士族,为了维持食盐爆炸的利润,士族与官府都会将盐价提得极高,到只用盐,就可以将庶民收刮到贫穷没有余粮的地步。

    就在齐桓公时,管仲就对他说:“我国每人加盐价两钱,则月入百万。”

    有时太穷吃不起,人们甚至只能用醋布、厕所里的硝盐来吃。

    封建王朝里,士族与王权要求的都不是庶民过上幸福生活,他们要的是庶民为国出粮出力,出征出战,生育子嗣,供养专权,因为当小民忙于生计,劳碌一生,便无暇无去多思多想为官府惹麻烦。

    哪怕是后来的清朝把“永不加赋”写入了祖宗大法,但回过头来,便用盐铁之利把庶民蓐得干干净净。

    是以,历来走私盐铁,都是杀头大罪。

    不过现在孟岚没有这些烦恼,因为王机如今需要北方,并不会在这点小事上与她计较,再者,这些年广州的盐利早就被本地士族垄断,他想要收回来,也正需要孟岚的相助货源,没办法,北方的雪花盐,价实在是太低了,侵入后,把本地的“一斤盐、八两沙”的泥盐海盐揍得满地找牙,没有敌手。

    她在海边开辟盐田,用阳光照射蒸发,提高浓度后再熬煮,用的修码头剩下的木料,这里没有什么煤矿。

    但是没关系,等把码头修好,煤矿要多少有多少。

    这时,国家队的操作她也知道了——因为瞒不住,北方渤海公的手下儿郎想要与俚人结盟,在徐闻招亲的消息非常炸裂,三天没到就传到番禺了。

    如今的俚人僚人都是氏族制,他们长期聚族而居,一洞都是纯姓,为了避免近亲繁育,所以多是抢亲、走亲,知母不知父,因此多为母系氏族,但战斗力不低,心动者甚多。

    孟岚本是报着戒备对手的心情观注这个消息,但在知道一些细节后,很快改变的主意。

    她立刻给徐闻县的那些国家队员们去信,让他们过来帮忙,如果不来,就只能让王机下令徐闻的县令,把他们抓过来了,别说我没提醒过。

    因为看过这些人发的一些资料,知道他们是精通码头建筑规划、潮汐水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