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论魏晋

首页

第97章 异军突起(3/5)

出的热情让崔涞都感觉到了恐惧,有不少人甚至去那些士族的田里抓蝗,哪怕被人抓到打一顿也没有改的意思。

    蝗虫过后,渤海郡许多沿河被啃干劲的滩涂都被开垦成了棉花田,这些田都是盐碱地,因为北方春季干旱,降水少蒸发大,水溶盐特别容易聚集,合种麦子发芽率低,但棉花却没有这么多麻烦,可以生存。

    在玩家们的指导下,农人们先用小块田培育了密密麻麻的棉花苗,并且严防死守,在蝗虫肆虐的时候护住了这些小块的秧苗田,然后等蝗虫过去,便正好将密植棉花苗种入大田中。

    他们不太清楚这是什么的东西,但只要管饭给粮,种什么不是种呢?

    崔涞的家族也大力支持这新一代的家族才俊,划了大量的沙田跟种,而同时,结好北方的王浚,免得他们过来掠劫。

    平稳的环境是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只要没有兵祸,那么庶民们本能地就会拼尽全力让生活过的更好,加上苍秀儿能力超强,到五月时,原本凋零贫瘠的渤海郡渐渐现出兴旺之势。

    玩家们勘察了沿海水情,这个时代,天津东营这些有港口的地方都还在海里,没被黄河海河冲出来,但这难不到他们,他们很快找到了南皮东方一百多里处的一个深水港口,开始了出海打渔的快乐日子。

    渤海虽然比不上地中海那么安稳,划个独木舟就能过去,但到底也是内海,风小浪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渔业资源丰富,玩家们的大船在有帆的情况下速度是慢了一点,但也不妨碍他们打鱼腌鱼,把靠海吃海的优势全然发挥出来。

    因为没有冷冻装置,玩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每次出海都带了大量的焦炭,一边在海上熬盐,一边炭火将鱼烤干,为此还专门在上党订了一套烘干炉,渔获后立刻宰杀烘干,这样就不用每次出海一天就急忙回来,担心鱼坏掉。

    如此,一次出海半月,运气好的话,回来差不多能有四五吨鱼干,运气不好,也能有一吨左右。

    这可是非常大的收获了,要知道,以如今上党用上农家肥和兴修水利,平均亩产依然只是在一百五十斤左右,一次海获,就相当于十三亩田一年的收获,哪怕扣除有三个月的冰期和一个多月的台风期,也有八个多月,一年哪怕用最低的收益计算,也有十六吨的渔获,相当于两百亩好田,还不用担心蝗虫干旱兵祸造成的无收。

    更不用说鱼远比麦子贵了。

    唯一的问题是,出海太辛苦了,但这年月,做什么不苦,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