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化宋

首页

第64章 孝顺父母(1/5)

    搞定了兄长,赵士程的年龄便不是他在此地的行动障碍。

    赵仲湜生的儿子女儿很多,但他除了嫡出三子,他并没多重视,如果是在普通的士族之家,做为父亲的他还会为儿子的前程操心,但作为宗室,他的儿子们无论嫡庶都是一个待遇,最多就是封到的官职清不清,贵不贵罢了,反正都不可能在官场有所作为。

    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就不用鞭策子嗣们去混科举当卷王,素质教育走琴棋书画路线,在宗室里才更容易出头。

    所以,就算来了汴京,老赵对小儿子的素质教育,也没有放松。

    而且,有一说一,他觉得有小儿子弹的琴听惯了,好像,也还……行?

    那拍子打起来,还挺来劲的呢。

    赵士程没想到自己挖的坑还能埋上自己,弹起琴来就很不爽,连带的教琴的老师也遭了大灾。

    济阴郡王府的教琴老师是一位大师级的琴师,他的琴声弹起来悠扬空旷,一音三叹,余韵悠长,很适合点一盏香,于寂静中静静品味。

    而学琴的小豆丁们也都是五岁到十五岁不等,琴师会让每人弹一曲,一一点评,可惜到了赵士程时,老师实在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调子。

    咣咣铛铛,完全没有琴曲的气韵,急促地像那街里的琵琶二胡,简直低俗!

    不过看在这还是个孩子的份上,这位老师还是好言相劝,说这样的琴乐在聚会上弹出来会惹人发笑,弹琴,就要有气度,最好与儒、佛、道家的意韵相合,这才能得到赞赏。

    说着,就当场给在场学生弹了一首清平乐的调子。

    但赵士程就是能把这种忧伤调弹成欢乐向,惹得琴师眉头紧皱,然后便听之任之了——反正他也管不了这些个王公贵族,小孩子就随他去吧。

    不过他先前弹的那曲子,倒也有几分趣味,若能改改……

    ……

    学完艺术课,赵士程就去找了五哥,第一件事,就是盘点了他有多少钱。

    赵士街和弟弟一样,都是七品的小官,从五岁就开始领俸禄,种氏心疼亲儿子,从来不要他把收入交公,所以,赵士街的私房本应颇为丰厚。

    为什么要加个本来呢?

    因为自从见过几次那个姚家姑娘后,他就挖空心思送礼,加平日里和朋友们迎来送往,所以,如今能拿出来的,也有一百多贯钱,还有一些种氏送给他的腰带、佩饰、发簪文房之类的东西,不过这些东西是门面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