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基建过家家

首页

第35章 螺纹温度计 等你找到,我烧都退了……(2/3)

流滋到轮板上,带动小水轮转动。

    小水轮带动轴转,轴穿过外壳连接齿轮系,最终带动风扇旋转。

    制作齿轮,那就更熟悉了,从最开始粗糙的三角形状,现在已经有了齿根和齿顶的区分。

    转动做好了,最后才轮到动力输出装置。

    液压驱动和液压千斤顶同理,需要不同大小的两个缸体,孟知尧发现自己非常擅长运用逆向思维。

    她觉得要让液压机自动化,就可以利用大缸卸压力的原理,液压液通过泄压阀回流到细缸的过程产生的强大压力可以转化成类似驱动力,类似河水推动水车旋转。

    技术上需要获得合理的尺寸,以及材料足够抗压,否则管道和缸体会被过大的压力挤爆。

    所以,为了事半功倍,孟知尧得先设计一个压力表。

    想要将无形的压力转化为有形的刻度体现,需要利用材料的受力弯曲放大这个压力,通过指针盘再次放大它的弯曲变形量,让人们可以更清晰的判断所测压力范围。

    说起来好像一两句话就结束了,但是真正上手,又是技术活。

    材料的拟定上就很有讲究,孟知尧不需要这个压力表多么精确,多么敏锐,所以有弹性的竹片、木片、钢片,都在可选范围内,其中钢片是最贵的。

    其次是结构,压力表工作久了也会“疲劳”,需要更替,为了方便替换,孟知尧研究起了螺纹。

    螺纹可以高频拆卸,比榫卯更耐用,更适合。

    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孟知尧她不会螺纹,她没学过。

    古代也没有用螺纹连接的,工书的连接、结构相关内容里没有它半片影子。

    好在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古代木工不使用螺纹连接,但螺纹文化无处不在。

    就在某本雕版工书的书皮上,孟知尧一眼锁定——盘龙柱的那条绕柱龙怎么不算螺纹!!

    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先在纸上绘制展开图,剪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为柱高,再将这张三角纸粘到柱子上,斜边缠绕出来的螺旋线就是平行的。

    柱高直角边的锐角越大,能绕出来的层数就越多。

    龙可以,螺纹也可以,孟知尧做出外螺纹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与之配合的内螺纹的制作又成了新的问题。

    “我真是……”她真是佩服自己,能无聊到这种地步。

    最后是在工书玉雕内容里,找到了精雕细琢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