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靖难攻略

首页

第246章 三方拉拢(3/8)

   别说古代,就算到了近代能凭借电话、电台组织大军,但能在与敌人对峙阶段撤退二十万人,并且还未让团级编制遭受重创的将领,那也是屈指可数。

    与李景隆正面作战,这显然不是什么出路,至少他朱高煦不想这么做。

    当然,他不想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忌惮李景隆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民生。

    元末民生如何不用赘述,长江以北与长江以南的差距,简直是天渊之别。

    老朱花了三十一年才让北方民生恢复到了眼下局面,朱棣和耿炳文的交手虽然声势浩大,但对于长江以北的百姓来说,却并没有影响太大。

    真正重创了北方民生的,是建文二年到建文三年这个交战最激烈的阶段。

    自己要做的就是避免这个阶段,加快速度拿下朱允炆。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不再休息,起身便对身边的弟兄们吩咐:“撤回广宁,另外让广宁的将领准备好各地塘报,我要第一时间看到全局最新的消息。”

    “是!”百户官点头应下,很快便吹响木哨,带着百余名兵卒跟随朱高煦上马返回广宁,只留下辛辛苦苦将一百人份菜洗好,站在风中凌乱的驿站小旗官。

    百余骑在朱高煦的带领下返回了广宁,时值八月末的广宁还未开始秋收,城外被安置了从大宁迁移而来的四千军户,约两万人左右。

    吉林的耕牛挽马还没到,此刻他们以人力开垦荒田,效率十分低下。

    在吉林城,每家每户配给挽马、耕牛后,若是辛苦些,一个月甚至可以开出二亩熟田,但广宁的大宁移民凭借人力,只能达到每个月一亩,甚至一个半月才能开荒一亩。

    骑马从官道走过的朱高煦,不断皱眉望着那些辛苦开荒的大宁百姓,尽管他们脸上洋溢笑容,可他本人却并不满意。

    辽东的开荒必须要足够快,这样才能方便自己进行更进一步的移民工作。

    大宁已经拿下,现在朱高煦想要的是山东、北平等地的人口。

    山东有民五百余万,就自己当初北上时的所见所闻,由于元末乱战没有重创山东士绅,当地的士绅兼并土地情况已经有些超出开国本该有的比例。

    趁着这次南下,自己得想个办法,把山东、江淮等地士绅迁往辽东。

    此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是为了辽东的发展。

    辽东人文浅薄,既然如此,那就将数万孔府子弟迁移辽东,让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