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首页

第1949章 贞观十二年,终于开始了(2/3)

年轻臣子励精图治,打算开创一番大好局面。

    三省的动力很足,在两位新任宰相的带领之下,年轻的臣子们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万象更新!

    唯独令人不满的,就是西边的战事,进行的不大爽利。

    吐谷浑的确是被灭了,可是那么一大块地方,该如何处置呢?

    对此,朝堂之上的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朝廷的人口迁徙政策,绝对不能用在大唐境外的地方,如果百姓都去异族他乡开垦田地,原本属于他们的农田就撂了荒,这根本就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若是咱们中原的百姓,能在那些地方站稳脚跟,如此一来,就能彻底将吐蕃和西域割裂开来,就算这场战争真的不用再打下去,至少可以保证百年之内的太平,相比之下,不过是付出一些土地而已,何乐而不为?”

    “本官不同意你的看法!吐蕃和西域素有勾连,他们之间又不仅仅只有借道吐谷浑才能联系,况且,吐谷浑地势高寒,庄稼根本就长不出来多少,要么就种土豆,要么只能跟吐谷浑人一样,放牧为生,根本就不需要多少人口!”

    “老夫也觉得言之有理,人口迁徙政策的确是需要在大唐境内进行,不过吐谷浑并不需要多少人,只需从剑南道,淮南道,亦或者是蜀中的一些县府,划拨出小部分人口,填充到吐谷浑就够了!”

    “...”

    朝堂之上堪称唇枪舌剑。

    只有太子李承乾,和两位宰相,始终都没有开口。

    大唐是很鼓励人口迁徙的。

    因为大唐的百姓过于集中,关中、河北、河东这几个地方的百姓,占了全天下的六成以上。

    反观剑南、岭南等地,人口少的可怜。

    超过十万人,已经算是巨型城市。

    超过百万人,压根就没有!

    整个岭南道的人口加起来,恐怕还没有长安城和洛阳城这两个城市多!

    如果直接向吐谷浑填充人口,势必会给周围的县府,造成极大的压力,姑且不说,百姓们乐意不乐意去,恐怕当地的官员,也会哭着喊着阻挠。

    因为人口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政绩。

    不过,让李承乾他们感到比较欣慰的是,没有一个人提及,要终止这场战争。

    就连最不希望打仗的那些文官,都似乎对这一点视而不见。

    争论依旧在继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