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首页

第1795章 最少三成,否则免谈(2/3)

他做长线投资,显然是不现实的。

    柳家的确有钱,可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纸币改革就是个无底洞,每年近千万贯投进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在李奉诫的一力坚持之下,短期内的银子,全部由幽州矿山来支持。

    看他脸上带着几个红红的印子就知道,昨天晚上他肯定挨了老周的嘴巴子。

    看着正在忙碌之中的大匠们,李奉诫丝毫感觉不到脸上的疼痛。

    他一边‘嘿嘿’傻笑,一边幻想着,铁轨铺设好后,自己坐在车厢里,端着酒杯,睡一觉就能到达长安城的场景。

    不用怀疑,第一条铁轨,肯定是要从幽州到达长安的。

    他不是真傻。

    肯定不会做赔本买卖。

    从幽州到长安,好几千里,沿途的大中小城市,林林总总两百多个!

    铁路经过哪座城,不经过哪座城,都有讲究!

    不花点银子,好意思让柳家,把铁路修到城墙根儿?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第一批修建铁路的城池,肯定能够吃上第一批火车带来的红利。

    皇帝那个乡巴佬,没有发现其中的好处。

    到头来,银子还是要由朝廷出。

    只不过,从朝廷派遣,换成了地方支用...

    “少爷!少爷!”

    李奉诫的小跟班匆匆跑过来。

    他是兄弟们的亲随之中,唯一能够进入假山地下室的人。

    “查出来了,幽州矿山的订单,已经排到四年之后了,咱们要付出的违约金起码上百万贯!”

    李奉诫‘蹭’的一声站起来。

    “你说什么?!”

    小跟班哭丧着脸,道:“大掌柜说了,让少爷自己想办法,他不想管...”

    李奉诫有些发慌。

    上百万贯...把他卖了也赔不起!

    怪只能怪,幽州矿山的生意太好。

    作为供应天下七成以上铁器的矿山,幽州所负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光

    是军方的订单,就不是那么好糊弄过去的。

    如果光是银子,也就罢了。

    最重要的是,他爹李大亮还当着工部尚书!

    一旦铁器亏损,或者延误了军方的订单,他爹这个官,也就做到头了!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