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首页

第1724章 老天爷,你可千万别玩我...(1/3)

    睦州!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里叫做桐庐。

    大唐时代的江南,远远不如后来的江南繁华。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还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长江以北的税收,依旧占据天下的七成以上。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江南有钱人还是比较多的。

    他们占据了天然的地理条件,通过发达的水系,可以将货物运输到大部分区域。

    睦州这个地方出的名人并不多。

    在明朝之前,排的上号的,也就那么两三个而已。

    包括把武则天帮衬起来的陈硕真。

    还有那个,跟梁山做了小半辈子对的方腊。

    明朝之后,睦州出身的人才,如泉涌一般突然爆发。

    尤其是在明成祖朱棣之后,睦州几乎成了状元窝子。

    一门三进士,一门四进士,乃至一门五进士的家族,起码有十几个。

    几十年前,这里还有一个雅称,被人称为长寿之乡。

    或许是因为气候良好,这里的人,的确普遍比其他地方的人长寿的多。

    贞观二年,大唐百姓的平均年龄,只有可怜的三十九岁。

    而在睦州,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

    如果不是当地百姓被有心人利用,长寿之乡的雅称依然存在。

    那上千百姓被活活烧死在官府粮仓之中,成了睦州百姓心中永远的痛。

    老百姓是朴实的,同时也很容易被人煽动被人利用。

    大唐的百姓永远是最可爱的人。

    即便自己的生活过得十分不如意,也依旧拥有怜悯之心。

    通过这几年的恢复发展,睦州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

    在齐王祐的英明领导之下,当地官府利用朝廷派拨的银子,以工代赈,清理河道。

    虽不敢说能与之前相比,但最起码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恐怕用不了多久,李祐的封爵就能从齐王变成楚王了...

    上一次闹饥荒,老百姓们并没有对宗教产生任何怨恨之心。

    大部分正规宗教,都是导人向善的,可恨的只是那些利用宗教为

    非作歹之人。

    很多从异国他乡来到大唐境内的人,都会选择在睦洲定居。

    因为这里的民风很淳朴,百姓们并不会歧视异族人。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