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首页

第1457章 奉行经验主义的他,感觉人生观...崩了(2/3)

   老孟拿着柳白那张图,横看看,竖看看,愣是没看懂。

    “少爷,这是东洲岛?”

    他把手掌按在图上,左右比划了半天,又道:“不对啊,图上这块地,比东洲岛要大了很多...”

    柳白点了点头,道:“就是这么个道理!”

    老孟一愣。

    继续低头看着图。

    上边的标记,跟他手里的复制版规划图,没多大区别。

    只是在零星的地方,有了些改动。

    最大的区别在于,这张图上的东洲岛,要比实际上大了将近一倍!

    下一刻,老孟猛地瞪大了眼珠子!

    “少爷,您...您不会打算把大海填上吧?!”

    填海造陆在后世,并不是多稀奇的事情。

    甚至到了宋朝,都不能算新鲜。

    历史上,最早给东洲岛填海造陆的时间,发生在宋神宗年间。

    只是,未见成效。

    并非是因为技术手段不过关。

    事实上,小规模的填海造陆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术。

    总共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往海里填充土壤砂石。

    第二种,也是最为常用的一种,便是先造起围海堤坝,再慢慢往里填充。

    后者的成本稍高,但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是前者能比的。

    宋朝填海造陆的失败,主要还是归结于人们的思想问题。

    毕竟,几千年前,就有了往海里扔石头子,会变成了鸟的传说...

    他们认为,擅自改动老天爷赐予人间的东西,那是不折不扣的罪孽。

    但反过来看,给东洲岛进行填海造陆,是具有极大可行性的。

    东洲岛本就是冲积岛,面积每天都在扩大,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增加。

    换言之,陆地早就已经隐藏在水下了。

    在此基础之上,工程量锐减,而且风险性也小了很多。

    后人有人做过一个计算,东洲岛每年的增长面积,在七千五百亩左右。

    换算下来,每天就是二十亩左右。

    大唐时代的速度,纵然赶不上后世,也绝计不会差太多

    !

    柳白上岛一个月了,肉眼可见,这座岛的面积已经增加了不少!

    否则的话,东洲岛是怎么用一千三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