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她的意思。
为了让她尽快学会外文,芬妮说的是母语,速度特别快。
罗老太爷和罗老太太面面相觑,露出尴尬之色。
他们这种混商的都知道人脉比财产重要,海滨城的教育条件更好,他们当然希望小儿子去海滨城。若是小儿子去海滨城,不可能不麻烦到二儿子的,二儿子在海滨城已经混开,听说往来都是洋人,这面子得有多大?
四丫虽然还没上学,但她小小年纪就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还有三个姐姐教她,也是一副聪明的劲儿,将来必定和姐姐们一样。
可能是远香近臭,分开后,罗家明和罗家老两口的关系终于没那么紧张,渐渐地有了书信来往。
三个月后,罗老太太看到成果。
和上辈子的团宠、只会吃喝玩乐不同,他这辈子被望子成龙的爹娘从小鸡娃,鸡得他哭爹喊娘,叫苦不迭。
总算听懂她的意思后,二丫有些害羞地说:“给你绣画像当然没问题!你想学刺绣吗?其实没那么难的……”
他摸着自己的胡子道:“也不用一辈子,等过几年,天赐可以去平锦城上国中,或到海滨城也行。海滨城好的国中很多,他应该能考得上。”
罗家明心里有些得意,只觉得手里的酒分外好喝:“我闺女确实给我挣脸了,家教说我三个女儿都有希望考上国中,尤其是我三闺女,家教说从未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还有啊,我最小的闺女和那几个洋人姑娘混,现在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
三丫从厚厚的医学书中抬起头来,一脸冷漠:“我不用加入也听得懂……当然,如果我想通过交外国朋友学外语的话,爹可以为我找个医生吗?我中医巨著都背下来了,想学学西医。”
至于三丫,一直在第一名的位子上没动弹过,真正的让人仰望的学神。
小小年纪就表现出纨绔一面,只知招猫逗狗的罗天赐终于变得乖巧懂礼,榴花镇的大户人家见状,开始接触二儿子千辛万苦给小儿子寻来的夫子。
罗天赐的人生从此拐了个大弯。
“我写信给家明和平锦城的老友,看有没有教新式教育的老师,给天赐聘请一个回来。”罗老太爷对老妻叹道,“玉不琢不成器,天赐还是别太宠了。”
“穷在闹市无人识。”罗家明苦笑,“真没想到,我几个闺女跟外国人来往终于让我融入这座城市。”
罗老太太双眼含泪,当作没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