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宋穿越指南

首页

0272【最后一课】(3/4)

    “我的学问不行,只能试论之。”朱铭微笑道。

    朱熹的《中庸集注》,直接抄就行了,没有哪里讲得不对。

    其实《中庸》原文就讲得很清楚,君子的中庸是“执中”,小人的中庸是“无忌”。

    即君子讲中庸,有一套自己的坚持,能始终不偏不倚秉承正理。

    而小人讲中庸,内心毫无坚持,行事无所顾忌。

    孔子就说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后世人们理解的中庸,恰好是小人的中庸。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抛弃底线而圆滑处世,还自诩贯彻中庸之道。

    一直从上午讲到下午,朱铭饿着肚子讲,众人饿得肚子听。

    皇帝禁学禁书,朱铭讲别的就是,反正他讲的是“新学”。

    《中庸》和《大学》经过宋代大儒重新阐释,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太深远了,可以说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即便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中国人,不懂什么中庸、大学之道,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也会向这两本书靠拢。真正做到了百姓日用而不自知。

    甚至是国家施政,也暗合其道理,不自觉的受这两本书影响。

    “诸君,今日讲完,有缘再聚,”朱铭朝着众人拱手,“吾完婚之后,便离开金州。婚礼一切从简,只请几桌亲友。诸君也莫要赠送贵重礼物,写首诗词相赠即可。若我成婚,能凑齐五百首诗词,也不失为一桩雅事。”

    “当为先生作诗以贺!”众人说道。

    朱铭又言:“实在写不出来,打油诗也可凑数。”

    “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不已,在欢快的气氛中散去。

    朱铭依旧住在州衙内宅,反正新任知州还没到任。

    他用三天时间,把朱熹的《中庸集注》抄下来,只略微增删少许细节,把明代的一些思想也加进去。

    这个版本,以朱熹的理学为主,本身就融合洛学和心学,是宋代中庸之学的集大成版。

    同时朱铭又撰写《性命说》,以王安石的学问为主,又掺杂朱熹的阐述,再加入部分阳明心学,彻底弥合王安石学问的割裂感。这篇文章按照正常发展,就算有人能写出来,至少也应该出现在明末,它是对前面四百年学说的融汇完善。

    特别是“性太极,情阴阳”,完美解构性本论。传播出去肯定引起争议,它违背了性善说,但又符合儒家思想。赞同的人肯定

关闭+畅/阅读=模式,看最新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